我走过的路
第一阶段:
1930----1989年学习工作,利用业余节假日时间学画。
(一)、1930年我生于河南省“中国蜡梅之乡”、“中国花都”、“中国长寿之乡”,鄢陵县张桥镇大王庄村。家境贫寒,幼年、小学、中学时代饱受饥苦,历尽艰难。处于三天学、两天停课的状态。当时是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年大旱又经黄河水淹的灾害中。“桌有酒肉余,路有饿死骨”到处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我吃过糠、树皮、树叶、麦苗野菜而度生,当过劳工、小夫等。
(二)、1950年--1956年,在党的领导关怀下先后在开封艺术学校和江西师大(原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开封艺术学校毕业后,没有路费去江西师大,开封艺校原班主任张彬恩师给我邮5元钱,我才有幸报到上学。
(三)、1956年--1971年在鸡西市第一中学、鸡西市师范学校、鸡西市第九中学做教师、行政工作。
(四)、1971年--1991年在鸡西矿务局建井处工会任宣传委员、副主席。
1、1984年8月矿务局工会组织基层工会主席去庐山参观学习30天,当时写生稿不太多,回来时路过家乡我和夫人刘秀花各抱一捆拐杖16根赠送给我村老年人。
2、1985年退居二线,下海经商?还是重拿画笔?干什么犹豫不决。
3、1988年6月,鸡西矿务局工会主席肖明,推荐我去北京煤炭部举办的装裱学习班学习书画装裱。
巧遇恩师彭友善教授,受到他的启发和鼓励,他说:“你的学习基础好,有山必有路,敢于去攀登,先临画《芥子园画传》,再坚持写生、必有成果”。于是我从八月份开始分别到泰山、西安、延安、成都、乐山、峨眉山等地参观学习、写生,那时写生技法不熟、效果不太佳。素材整理后画了部分山水画,加上以前的习作形成一套作品。
(五)、1989年11月在鸡西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我的第一次“绘画装裱艺术”画展,也是鸡西举办个人画展的第一人,在全市影响很大,观者众多。
第一次画展的举办,也是我反思以前三十多年的工作、学习、学画的感受和想法。一是业余时间不足,二是用心不够,三是绘画品种太多,四是贴近生活写生又太少。所以举办个人画展虽然成功,但是还需要提高画展作品质量。立志不负众望,为提高鸡西知名度,画出优秀作品,决心克服困难、深入生活、重新走写生之路。
第二阶段:
1990年----1994年深入名山梅园写生创作。
(一)1990年3月--8月我在鸡西市内公园、小区花园、市郊区、秀池、麒麟山、穆棱河及滴道、张新、平岗等十大矿区写生。为了节省时间每天带着干粮,步行矿区各个角落进行写生。
(二)1990年8月--12月。1、参加黄山写生画院学习班学习38天结业,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黄润华教授主讲。2、在九华山写生16天。3、在张家界26天。其中1990年9月23日那次写生记忆犹新,早晨我同一对夫妇三人经十里画廊向天子山迈进,那对中年夫妇因遇中雨而返回。我不想退缩继续前行,无奈那悬崖陡峭,路面湿滑,左边是深沟,右边是漆黑的森林,一是怕野兽,二是怕坏人,我心惊胆战,口干力尽,手扶竹竿,终于在下午三点钟爬到天子山上。4、在漓江、桂林写生8天。
(三)1991年10月末华山写生20天。此时已积累经验。进景区大门就按景点先后顺序排列用毛笔水墨写生,一次起稿成图,能画一百米长卷。在西峰写生遇坏人纠缠,后遇西安大学师生帮助我脱险下苍龙岭。
几年之内我走遍了庐山等各大名山及桂林等名胜,深感今非昔比,时间和精力都不能与年轻人同日而语,画,画什么?必须情有独钟,有所专攻,才能有所突破。反复思考,忍痛决定,放弃画山水画,再承师之志,写梅、学梅、画梅、做梅。
(四)1993年1月——立志风餐露宿,实地写生。
1993年1月--4月,我在杭州超山、灵峰、南京、无锡、苏州香雪海等梅园写生60多天。1、在南京梅花山大门前中山路旁写生梧桐树时,忽遇中雨,我左手扶着画板和雨伞,右手执笔作画,感动了解放军和路人,两个人都为我打伞相助。下午四点回旅店时四层衣服全湿透了,虽然食宿简陋,饥饱不均,但看到我五幅写生手稿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2、在杭州灵峰梅园写生时,后面有人带英国女留学生探梅,问我:先生,那来?贵姓?您的写生稿很好,他是浙江美院朱颖人教授,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饭后给我画一张兰草,又赠送我由他和何子堪编著的《潘天寿、吴弗之、诸乐三课图画稿笔记》,同时他又亲自陪我到诸函教授家做客交流。诸教授当场用日本宣纸给我画了一张梅花图。3、于超山等五个梅园及花房、苗圃写生后,于4月20日顺路到安徽省湖州双林镇绫绢厂购买绫、绢,费用7200元。到泾县红星宣纸厂,购买六尺、四尺等宣纸37刀,共计7300元。4、四月末,我回到河南鄢陵县我的老家大王庄村,边护理父母,边整理写生素材。在蚊虫的叮咬下在旧门板上创作了梅花图20余幅。在家作画期间给我村小学学生每人买一只钢笔花了600元,11月份,回鸡西路过哈尔滨市时请于志学老师审阅。
(五)、1994年元月母亲病故,回家处理完丧事后,于2月初,去武汉东湖梅园写生28天。1、为节省路费少花钱,一个人住在武汉植物园招待所,每天给我送两壶水,后来知道是职工家属,大门的钥匙让我自己管理,晚上担心出门怕遇见坏人,睡觉时用床顶住门,才安心睡觉,每日三餐以方便面为主。当时去写生梅园的距离太远,早去晚回需要两个多小时,12日下午回来稍晚点,在途中转弯处我正在拍摄梅花老树桩,突然从树林中出来一个年轻人要抢我的相机,正在这时前方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人,坏人急忙逃走,骑车人说:此处经常发生抢劫事件。幸遇好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2、二月二十六日,武昌美术院我的老同学水彩画名家白统绪,介绍我去拜访武汉群众艺术馆程生达先生,他热情的给我画了一幅红梅,边画边说,在技法上使我颇有收获。3、三月初回家乡陪伴父亲,一边整理写生画稿一边创作,又创作了梅花图30余幅。在家作画时,听说王建海考上郑州大学,因家庭困难,不能上学,我亲自送去400元和一场电影费用表示祝贺。4、十一月末再次路过哈尔滨,请于志学老师审阅指点梅花图。于老师看完后果断地说:“王大哥你应该到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梅花展”,我说:“于老师我不能与你相比,我得一步一步的走”,于老师说:“你回鸡西再整理几幅,明年你先在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下步去北京展览”。
第三阶段:
1995年-----2016年走出鸡西,宣传鸡西。举办画展,进行文化交流,出画集、带徒弟。感恩鸡西回报家乡。
(一)、1995年11月在哈尔滨省美术馆举办“梅韵兰风”国画展(60余幅作品),原省长陈雷、副省长鲁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汉武、省书画院院长沈重剪彩。陈雷省长看画后,当场题写“梅花王”荣誉称号。省委副书记单荣范看画后,题写“梅之韵笔中情”。
1、一九九六年二月开始为提高作品质量,再次梅园写生搜集素材,筹备进京展览。
①、二月二日又去浙江省黄岩市九峰公园(梅园)写生20天。园林处陶志敏主任,看完我的省展照片后批条,安排食宿。
②、三月二十日去上海大观园梅园写生2天。
③、三月末,去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万亩石榴园和青云寺画石榴树的枯桩老干,枯树苍天进行写生九天,其中六天由区人大窦主任安排车接车送,去园中园写生。
④、四月初第三次又回故乡陪护父亲,在旧门板上整理写生素材,又创作出40余幅好作品。在故居作画时,知道王千德考上许昌师专,我又送去一场电影费用和纪念品以表祝贺。
⑤、十一月份,返回鸡西,路过郑州,我老校友王庭梅陪我去少林寺松树园写生,并拍摄了60余张照片,为画枯干老梅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第三次路过哈尔滨,于志学老师看完作品说:“这次可进京办画展了吧!,你不但是个画家,还是个大孝子呀!又是老有所为的典范”。
2、1996年11月中旬回到鸡西后,一是整理作品,二是招收装裱学员,装裱作品,三是筹备进京画展资金,利用早晚时间找有关领导有关同仁,市一中、市师范、市九中、原毕业的个别学生、设法通过各种关系,协商求赞助。
3、1997年7月7日在国贸大厦举办“迎香港回归”进京预展,当场吕景富等同仁看画后,手举大拇指说:兰亭大哥可以去北京展览了。
4、画展后我将一百零六幅高清晰照片,寄往北京中国美术馆,艺术评委会审批。1998年3月中国美术馆,展览部正式通知我:艺术委员会审批通过,签订协议并先交订金1.2万元。
(二)、1998年8月18日----2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西北厅举办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的“王兰亭梅花百幅国画展”。出席开幕式剪彩的有:全国总工会张书记、中央组织部原部长、煤炭部文联主席梁东、徐悲鸿展览馆馆长廖静文、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等领导。鸡西市委宣传部长朱玉林代表鸡西市委、市政府致词,参加开幕仪式的还有:鸡西矿务局工会主席肖明、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黄润华、副主任姚治华、中国煤炭报社长李士翘等。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以后,于8月26日,中国煤炭部文联为王兰亭画展的成功举办了庆功会。会上文联主席梁东题诗祝贺:京城八月闹梅花,北国琼枝处处家。一夜清风暗香发,兰亭一自到天涯。《中国煤炭报》总编李士翘也赠诗祝贺:松菊梅荷品格佳,妙手丹青入图画。兰亭情深独钟梅,百幅力作动京华。煤炭部美术家协会主席许传播亲自制印赠送:一只阳文“兰亭”一只阴文“梅花王”。此后京城各大报刊宣传报道时,都以“梅花王”的称谓评论王兰亭先生。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美术观察、新华文摘等37家新闻报刊杂志发了消息和评论文章。
(三)、1999年九月二十六日中共鸡西市委宣传部主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特举办《王兰亭北京中国美术馆百梅展》汇报展。张文恕书记看完画展后,在2000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文化艺术方面书画界要以王兰亭、娄正纲为带头人。
(四)、2002年10月1日,在中原第二届花木博览交易会期间举办“梅花蜡梅展”。2002年6月3日鄢陵县委书记谢连章、人大主任闫志栓等到我家看望。邀请我回来办画展,看我家有什么困难,我说我是鄢陵县人。家乡办事我全力支持,给我一套住房我没要,我给家乡修了两条路,方便了村民。
(五)、2004年7月28日,应邀请去广州汕头举办“北国兰风梅花蜡梅展”。他们以高价收藏一幅4米多长的白梅及其他作品。
(六)、这四次画展结束后,总结不足和我写生之路的感受是“外师造化苦为乐,中得心源天酬勤”。为进一步探索研究创作更新更多的作品,决定再次克服艰难险阻,去梅园写生。
1、2001年1月先后去云南昆明黑龙潭公园(梅园)写生20天,苏州西山梅园写生10天(有写生录像)
2、2003年1月再次去,云南昆明黑龙潭公园(梅园)写生20天,苏州西山梅园写生10天(苏州电视台播放新闻)
以上两地两次写生,均由公园办公室李标主任,看我北京画展照片后,批条安排就餐等。
(七)、出专著、画集、挂历、台历等。
1、1999年8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王兰亭画梅集》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书名。1999年我又回河南故居护理父亲,按父亲的意愿要求,5月份请郑州市艺苑豫剧团来我村给乡亲们演了10场戏,共计费用1.4万元,9月父亲病故,享年96岁。
2、2008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王兰亭冰雪梅花技法》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题写书名。
3、2011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王兰亭画梅选集》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书名。
4、2013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王兰亭写生手稿选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书名。
5、1999年----2016年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家出版社共出版宣纸仿真挂历、台历、皇历27种版本印刷全国发行。
(八)、继承徐悲鸿、齐白石、彭友善大师的传统绘画技艺,爱国友善、诚信待人的艺德,我有责任有义务不择不扣的,将我的做人学画的感受传承下去。招收学徒28人,他们先后申请经审批为:(1)中国花卉协会会员28人、(2)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6人。(3)他们多次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画展并获奖。
(九)、感恩鸡西,回报家乡
1、1993年----2016年先后给鸡西地区、许昌地区鄢陵县、中小学学生、美术教师、各界亲朋好友书画界同仁及部分省、市图书馆捐赠画集6000余本。
2、向我幼时的母校育红小学建立图书馆,购买学习资料、学习用品、纪念品、奖学金等捐助。
3、向鳏寡孤独及家乡老年人购买长寿拐杖生活用品等,对家乡特困户给予适当生活补助等。
4、向鸡西市和鄢陵县的特教学校及儿童语言康复中心、文化馆等有关单位捐资赠画数十幅和健身器材等。
5、经常给我的家乡大王庄村购买各种文化娱乐用品。
以上是我多年来为社会、学校、团体、困难户、老年人捐赠的物资及画集、作品,总价值206余万元。
我的艺涯回忆录,因年老记忆力差,记事会有不全,加上人老手颤,语句会有不当,仅供学友同仁参阅,望阅后示教。
我的从艺感受
“外师造化苦为乐,中得心源天酬勤”
-----诗 云
艺海无涯路漫漫,不进则退前进难。历经风雨战险阻,四次美展苦变甜。外师造化靠写生,天道酬勤得心源。妙笔生花能创新,耄耋之年再登攀。
八十八岁老人 王兰亭
2016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