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届国际梅化腊梅学术研究会与第十五届全国梅花腊梅展展览会在“中国花都”“中国腊梅之乡”鄢陵县召开之际,由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王兰亭师生梅花腊梅国画展”在此展出,这是“东北梅花王”王兰亭老先生第二次在家乡举办的国画展。消息传来,鸡西人民为此高兴。在一月十六日至二月二十日王兰亭国画展展出期间,笔者采访了王兰亭老先生。
一月二十二日下午,笔者应约走进王老先生画室,哇,满目生辉,画室千姿百态的各色梅花,墙上贴的、门后挂的、画案上堆放的无不使人赏心悦目,仿佛走进了梅花盛开的世界。
满头白发的王老先生精神矍铄、满面红润、思维敏捷,交谈起来仍然充满了艺术家的气质和底蕴,使人顿感在聆听一位艺术大师的教诲。
当我们谈到王老先生多次举办过梅花展,如1995年在省美术馆举办过《梅韵兰风》国画展,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梅花百幅国画展》,2004年又在广东汕头举办过《北国兰风百梅展》等十余次个人画展,这次为什么以八十八岁高龄在鄢陵县举办梅花展呢?王老先生笑着说,主要是回报家乡、感恩家乡、奉献家乡吧,我的家就在鄢陵县张桥乡大王庄,在那里长大。毕业于开封艺术学校,又在江西师大美术系深造,得到恩师鼓友善教授悉心教诲。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鄢陵是中国腊梅之乡,更是我一生从事梅花创作的发源地,我能有今天和家乡的养育分不开的。我要为家乡人民做点事,以表达我的感恩之心。2002年我在家乡举办过一次梅花展,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县领导亲切接见,问我有什么困难?我就反映大王庄和邻村有1000多米路能不能帮助修一修?县领导很重视,投资20万元修成柏油路,方便了家乡人民的出行。这次虽然年岁大了,我还要为家乡人民再尽一把力,使家乡人民生活得更好。
“为了搞好这项画展,您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王兰亭略一沉思说,2014年我回鄢陵探亲时,和县领导商量定下这次画展。两年来,我尽最大努力作好筹备工作,这次主要和弟子共同筹备展出,主要把学生带出来,提高他们的技艺,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次师生国画展,26名学生中有17名拿出了作品,梅花画得还是有韵味的,我多次讲课组织他们写生,把生活的底蕴上升到艺术层面,通过梅花展现出万木迎春的大好意境,为创新发展增添新的艺术活力。
谈起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起生活是艺术之源来,王老先生有说不完的话。他说,画梅花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写生是必由之路。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深入生活,深入现场,多写生,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他回忆当年在鸡西写生的情况说,鸡西的这些矿山都跑遍了,尤其杏花矿那百里杏花怒放的时候正是写生的大好季节。创作来源于生活上,他回忆起九下大江南北写生情景,无论南京梅园、武汉东湖,凡是有梅花的地方他都去写生,有时冒雨打着伞独自一人上山去观察、体验、写生,山险、路滑又没有伴,无论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了我画梅花的毅力。有时一天画出四幅梅花写生稿,心里那个高兴劲把一天的苦和累全都忘记在脑后。说到这儿,他翻开画案上报纸夹着的一本本写生稿,满脸露出幸福的笑容。“这些年写生和画梅花也有几千件。”看到这里,笔者为之感动,一个人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东北梅花王”是用大量心血灌溉出来的。我想到这些年王先生的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王老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出版了《王兰亭画梅集》《中国画家王兰亭》等五本画册。他的梅花挂历有25个版27次印刷,每次都上万册、全国发行。王兰亭有多幅梅花作品在国内外参展并多次获一等奖和特等奖。有多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及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艺术馆及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四十余家媒体对王兰亭的艺术创作活动作过人物专访和创品评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徐悲鸿纪念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廖静文、冰雪山水画创始人、黑龙江画院名誉院长于志学都为王兰亭的美术作品、画集及专著题写过书名和论述。这次廖静文还专为王兰亭师生画展挥笔题字:“王兰亭师生第四届绘画艺术作品展”。
谈到目前的生活,八十八岁的王老先生乐观地说,身体还是蛮好的,没有什么大病,有时头晕、可能小脑供血不足吧。我每天坚持早晚出去锻炼、到楼前小花园散散步,每天上下午大约有三个小时左右画画,不断地进行艺术追求。更主要是把自己一生创作体会、经验、技巧传给学生们,培养更多的新人。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王老先生没有丝毫的倦意,仍然兴致勃勃,笑声不断,不时语重心长地说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使人深受启发。此时,在鸡西大学工作的、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女弟子来看望老师。我们便结束了这次采访,这是我在新年伊始采访的年龄最高的一名知名人物。正是梅雪迎春枝更壮,创新发展花更香。祝愿王老在梅花的世界里生活得更精彩,为世人留下更多的梅花作品。